安娜卡列琳娜_为何安娜又叫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宁娜>> 主人公
属于<<安娜?卡列宁娜>>中男主人公的有: 伏伦斯基 列文 奥勃朗斯基 属于<<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女主人公有: 安娜 朵丽 吉娣 培特西公爵夫人 李迪雅夫人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论
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原因之一就在于他能成成功地塑造经久不衰的人物以及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而在那些时代的烙印之下,则蕴藏着历久弥新的思想火花。
安娜-卡列尼娜就是众多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文学人物之一。在创作之初,作者意在塑造一个背弃了家庭与荣誉的上流社会的贵妇。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推进,作者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质上的变化。较之塑造一个毫无责任感的形象,呈现给读者一个勇敢无畏、追求自由的灵魂似乎更契合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
站在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安娜-卡列尼娜这一人物形象,她无疑是果敢、坚毅的。她可以为了寻求自己真正需要的幸福放弃一切——甚至是对一个女人来说最为珍贵的孩子。延伸在她脚下的道路注定了是一条单行道,一旦选择,只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然而事情发展的轨迹总是无可预知的,她原本以为会芳草萋萋的林间小道却在悄悄地变成杂草丛生的荒地。使她最初下定决心离开自己家庭的是她深信不疑的爱,她天真地认为拥有了爱就拥有了一切,她对她的情人深信不疑,所有的这一切在她耳边一起告诉她:走吧,去寻找你的自由!于是,她迈出了幸福的第一步------眼里看到的是无尽的温存与美好,但是她看不见的是无边的冷漠与痛苦正在另一边以相同的速度逼近------人们总是会在本该清醒的时候被蒙住了双眼,看不到面前到底是氤氲迷雾还是万劫不复。爱情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无疑是重要的,但是爱情一旦僭越了责任与道德的门槛,只会变得黯淡,甚至带给人无可逃避的窘迫。
小编们在极力赞赏安娜的勇敢行为的同时,是否看到了造成她爱情悲剧的深刻原因?
为何安娜又叫安娜卡列尼娜?
上面的几个回答都是胡扯、欧美的女人嫁人后要随丈夫的姓,就是要改姓。
'安娜-卡列尼娜'的全名是'安娜-阿尔卡迪耶夫娜-卡列尼娜',各个音译有所不同,但是叫法差不多。
'卡列尼娜'是翻译过来的读音、原本应该是'卡列宁啊'、意为'卡列宁的妻子'。
对安娜-卡列宁娜人物的评价
第一次回答可获2分,答案被让通能百科网的管理审核可获得悬赏分和额外2奖励。安娜由于与福伦斯基结合后欲与丈夫卡列宁离婚,但是他丈夫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去掉由她的堕落而溅在他身上的污泥"因而拒绝离婚,这使安娜与福伦斯基的关系不合法,招来上流社会对她的谴责和抛弃。
安娜一方面不顾一切地力图保卫和抓住已得到的爱和幸福,另一方面心底里又时时腾起"犯罪"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感、危机感愈演愈烈。这种内心矛盾与痛苦说明了她爱的追求的脆弱性,也导致她精神分裂,走向毁灭的内在原因。最后,失去一切的安娜绝望的想在福伦斯基的身上找回最初的激情和爱,以安慰那破碎的心,但福伦斯基对安娜近乎苛刻的要求越来越反感,这使安娜的心灵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以致走上了卧轨自杀之路。
对儿子的思念之苦和内心的谴责之痛逐渐使她难以忍受,来自社会的压力也使她的不二ujude阴影日益扩大。社会已宣判了这个胆敢破坏既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人不受法律的保护。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的( Anna Karenina)是小编读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 一 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 小编想着福音书中的话,"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原来,按福音书所说,小编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 二 小编们有罪,是因为小编们没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样的人,拯救像她那样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因为小编们是懦夫,是自私者,是靠良心的怜悯而活着的人。 小编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小编们自己。 三 小编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小编们,直至小编们生命的结束。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四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伏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伏伦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 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幸福,而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 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和伏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五 在古老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他们有了性爱,从此人类有了罪。 由此可知,上帝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不允许别人干他不喜欢的事,因此他又是一个独裁主义者。 小编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上帝的存在。 完全沉溺在爱情生活中的安娜和伏伦斯基有了第一次性爱,恐惧立刻袭来,一切开始回归到现实之中。 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伏伦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 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爱情的对面,是长期的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这种大众意志有时表现为道德,有时表现为法律。 极度的矛盾使安娜忍受着巨大的煎熬,在理智与情感面前难以适从。爱情的力量使她几度冲破世俗的藩篱,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恶感立即来到她的身边,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楚。 而伏伦斯基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他没有勇气与他过去的世界完全断绝,他无力反抗来反对这种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 六 伏伦斯基和安娜的灵魂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他们虽然一见钟情,但他们貌合神离,相距遥遥,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当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伏伦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种花花世界里。 安娜的感觉是敏锐而正确的,伏伦斯基在精神上已经抛弃了安娜,却因为良心和责任不敢这样去做。 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选择了自杀。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与不幸。她需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她用她的方式寻求到心灵的完全宁静。 安娜最终没有与现实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 七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轻柔弱的身躯,小编们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 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 很难说在小编们现在的社会中能够容纳安娜这样的女人,小编们都企盼着理解、宽容、仁慈,小编们都希望小编们的世界和平、安宁、充满人性。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小编们的身边发生。 如果小编们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宣扬纯洁的生活,小编们的世界不知将会走向何方。当邪恶在社会中横行的时候,纯洁和高尚的东西反而显得愚昧可笑。这是小编们的现实。 八 小编不认为两个灵魂的相触一定要用某种契约作为凭证。 现行婚姻真正带给小编们的是什么? 安全?情感?性?良心? 安娜可以不屑于世俗的嘲笑和讥讽,但却不得不受到婚姻制度的困扰。 现行婚姻制度实际上对没有爱情的婚姻保护更多。 九 晚年的托尔斯泰拒绝肉食,因为在他看来,猎杀动物,既是残害生命。 他的一生一直在维护着人的尊严。他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广阔的人文精神都留在他那些伟大的著作中。 从最早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中的叶赫留朵夫,到<<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到<<复活>>中又以叶赫留朵夫作为完结,小编们始终看到一个身材魁梧,外表腼腆,温文尔雅,思想上却又极端自审和复杂的人,这个人实际上就是托尔斯泰自己。在这个人最初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庄园中的农奴,并宣布他们获得了自由,想用自己的行动给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作出一个表率(<<一个地主的早晨>>)。后来他放弃自己公爵的身份,要跟一个地位低下的妓女结婚(<<复活>>)。到了八十高龄,托尔斯泰还为了寻求真理而离家出走,最终客死异乡。 托尔斯泰和他的安娜一样,直到生命终结,都不与不合理的现实妥协。 十 真理与美善就像道一样玄妙深微,不可言说,无影无踪。丰富啊,可以包容宇宙,博大啊,可以气吞山河。只有对生命的深刻体悟,才能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灵魂,她是那么美,洁白无暇,气质非凡。这个灵魂只会活在托尔斯泰的心中,因为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是他灵魂中的至洁至纯。她就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她就是美本身。 而她又是小编们每个人的一部分,小编们读到她的人都会在她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善,看到内心深处的真诚愿望,没有任何的虚伪和矫饰的内心世界。 读完这本书,小编仿佛感到安娜正在某个角落里,怀着满腹的渴望和决绝的目光看着小编......。小编想,小编终会拥抱,带着同样满怀的激情,摆脱所有的现实,去与她一起起舞长空。 安娜-卡列尼娜,小编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永远驻留在小编的心中。 有好几个版本的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其中以苏菲.玛索主演的这部最受欢迎.